零点看书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62章 制簪(第1页)

待到苏若回过神来,只见柳暮江已在书案前坐下,正细细看着自己明日便要开工的钗环图。他忽然开口道:“娘子的巧思果然不俗,只是不如将簪的银丝改为金饰。”

“你是说将这簪子做成金镶玉?”一说到正题,苏若立马来了精神,忙坐到柳暮江身边,定睛看着图纸,“我也不是没想过金镶玉,只是这玉料乃是尚好的昆仑玉,用纯银衬之,可令玉石通透如冰,玉石的光泽也能映得银边愈加温润。再者,坊间都传闻平西将军肤色黝黑,配以银饰总能令脸色亮堂几分。”

柳暮江侧看着苏若,苏若鬓边戴着一支海棠步摇,流苏在烛火的映照下粲然生辉,在美人耳畔摇摇曳曳,勾得柳暮江的心绪随之春情荡漾,他为了不再分神,忙伸手扶住这乱人心神的流苏,将其别在苏若的耳后,方才说道:“娘子莫非见过平西将军?”

苏若叹了口气:“我若是见过她,还用得着如此头疼吗?制钗的要务便是因人而异,需以戴钗之人的样貌、气质精心揣摩,若是清欢楼头牌那样的绝色女子倒还罢了,怕就怕样貌平常之人戴了样式不适宜的钗环,必会适得其反。”

那日平西将军得胜回城,尊容被掩在严严实实的兜鍪之下,根本看不见容貌。不过听多了对平西将军的传言,苏若心想只怕这位将军是个容貌平庸的女子,再加上常年在马背上风吹日晒,肤色自然也算不得白皙。因此,苏若反复思量,这才选了色泽浅亮的银饰和昆仑玉做簪。

“娘子虽未见过此人,可为夫见过。”此时柳暮江的手还未放开苏若耳后的流苏,似不舍般缓缓揉挲着流苏上莹润的珍珠,微凉的指尖似有似无地拂过苏若的耳畔鬓旁,仿佛是以一缕暧昧的缠绵与苏若耳鬓厮磨。

苏若的耳尖很快红了,显得更加薄透小巧,她只觉得半边身子麻酥酥的,脸上也是一阵热一阵冷,即痛苦又欢愉。苏若实在受不了这般要命的挑逗,忙借着饮茶扭过了脸,流苏瞬间跳脱了柳暮江的爱抚,剧烈晃动出的光晕令人心荡神摇。

柳暮江到底定力非常,只是惋惜地轻叹一声:“这位平西将军慕容婳的确不是千娇百媚的美人,但也绝不是传闻中的无盐女。娘子若信得过为夫,就将这玉簪做成金镶玉,正好也讨个金玉良缘的好彩头。”

夜已深了,苏若躺在榻上,连日不眠不休疲惫不已的她,此时却瞪着眼睛久久难以入眠。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耳后,此时鬓边的海棠步摇早已摘下,可她依然明显地感受到耳边传来清晰的痒意,搅得她睡意全无。

苏若从帷幔内向窗边看去,只见柳暮江朦胧的身影已安然睡去。苏若心中不禁浮上几分懊恼之意:好你个柳暮江,果然是个祸害,竟能碰都不碰自己一下,就把她撩拨得五迷三道了。

——

苏若最终还是决定依照柳暮江所言,制成一支金镶玉的簪。沧海阁的工匠们按照苏若数易其稿的图纸,赶制了三天两夜,终于制成了这支雪莲对簪。

第二日一大早,苏若便将簪盛在一个缠枝檀香盒中,像宝贝一般揣在怀里,由车夫折伦护送着,来到永平侯府的西角门候着。

她本以为自己来的够早了,没成想此时门外已排了二十几人的长队,侯府的角门还没开,可所有人都恭敬地等着,默不作声。

苏若站了一个时辰,还未见有人出来招呼。折伦见深秋寒凉,忙道:“主人,不如折伦在这里候着,您回车里歇息片刻。”

苏若摇摇头,向前努努嘴,低声说道:“不可,你看都城内有头有脸的商贾都在这里站着,咱们沧海阁不过是个没有名气的小铺子,更不能失礼。”

正说着,只听角门终于吱呀一声开了,一位管事模样的人走了出来,众人便有条不紊地鱼贯而入。

进了外院依然要等,中途只见前面进去的人无一例外都是铩羽而归,有的甚至面露愠色,小声嘟囔着:“送了三回钗都看不上,又不是月宫嫦娥,平白故作扭捏又有何用。算了算了,这生意不做也罢。”

苏若心中也不禁担忧起来,只怕这位平西将军慕容婳眼光独特,又或许她根本不想成亲,便故意借钗环之事刁难他们这群商贾小民。若真是如此,她就算有巧夺天工的神力,也要无功而返了。

此时苏若已排到了队伍的最前头,只见一位管事妈妈正招呼苏若进去。

苏若进入厢房,将手中的檀香盒交给管事妈妈:“大娘好,这是沧海阁呈给平西将军的簪,劳烦大娘了。”

耗费了沧海阁一众人心血的簪离了苏若的手,被送进了里间,里面似乎是个暖阁,被明瓦雕花门挡得严严实实,看不见人影,只隐约听见有人说笑。

——

苏若约莫等了半盏茶的功夫,雕花门再度打开了,她看着迎面走出来的管事妈妈,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出。

只见管事妈妈一改方才例行公事的冷脸,满面春风地笑道:“敢问掌柜的如何称呼?”

苏若忙略躬身道:“在下沧海阁苏若。”

管事妈妈道:“苏掌柜,随我进来吧。”

在门外等候不过须臾,对苏若来说却是天荒地老般长久,沧海阁的生死便在这瞬间被决定,苏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还在原地呆。直到听见管事妈妈再度唤她的声音,才明白这不是做梦,立时打起精神,迈进了暖阁的门槛。

雕花门再次在苏若身后合拢,苏若暗自打量着周围。这是间设在厢房的暖阁,是给贵人暂时歇脚的地方,虽然不大,布置的却颇为精致。一整面梅花纹棱窗镶着冰晶瓦,令暖阁既敞亮又暖和,靠墙摆着两张径山椅,将一张金漆乌木案围在中间,一尊青釉三足炉溢出罥罥沉水香气。

坐在上的是一位年逾五旬的妇人,仪态尊贵,风韵犹存。

只听管事妈妈回道:“夫人,这便是献钗之人,乃是沧海阁苏掌柜。”

苏若暗想,这位只怕就是永平侯夫人了,忙躬身行礼道:“沧海阁苏若见过侯夫人。”

这位永平侯夫人常年追随永平侯在关外,才回都城不过月余,自然不认得苏若,只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商贾,她缓缓开口道:“不必多礼。”

此时苏若静静站立着,永平侯夫人看清了她的样貌,不禁笑道:“真没想到,苏掌柜年纪轻轻,还是位女子,竟有如此手艺。”

苏若不卑不亢地回道:“多谢侯夫人赏识,您唤我苏若便是。”

侯夫人道:“我方才说的可不是客道话,眼见流水样的钗环饰送上来,偏生婳儿古怪,看都懒得看一眼,我正犯愁如何向皇后交代。没想到,你沧海阁制的玉簪,婳儿只看了一眼,便拿在手里把玩,可算是终于有一样看中了的。”边说边回身向立于窗边的一抹倩影唤道:“婳儿,可是将簪戴好了?快过来,让为娘看看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