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94节(第2页)

恐怕没几个人听过这个帝号。但是大名人人都知道——袁世凯。

因为袁世凯将总统府设在中南海,居住的地方叫做居仁堂。所以所烧瓷款“居仁堂制”。烧制时间,大多在民国五年(1916年)。由袁世凯的大管家郭葆昌负责,主要在江西景德镇定制烧窑。后来,袁世凯和他的御窑,在一片骂声中叫停。

这一批瓷器的特点是:按照康雍乾时期的粉彩风格来做,但做工比明清御窑差很多。然而,数量稀少。也有很大的收藏价值。

简单来说,这一只桃花美女双龙耳瓶,是袁世凯的贡瓷。现在,就要看看它达不达到贡瓷的标准了——胎白釉净,无橘皮纹,彩色明艳丰满,人物脸部有阴阳块面,花卉用没骨法画就。器物成对,画面左右对称。看画的风格,应当算是“仿六如之法”——也就是仿明代画家唐寅的画法。唐寅,字伯虎,号六如居士。

白汐心里有数了。细细斟酌了一番,又感觉不对:东西太好了。

再把玩了一番。她打了电话给谢文湛:“喂,文湛,东西不是洪宪帝的御窑。是当时民国人仿造的。时间是1935年左右。是吗?”

“说说,你的理由?”谢文湛先不表明对错。

“东西本身和洪宪瓷很接近。但是洪宪御制的这一类瓷器,在江西景德镇烧成。玻璃白应该和定窑的甜白相接近。但是这一件,釉色雪白,甚至达到白里泛青的地步。这显然和江西景德镇的技术不符。我猜是1935年以后的礼品瓷。”

“不错。袁世凯下台之后,他的御窑“居仁堂制”成了当时风靡的礼品瓷。商贾大户,还有普通的老百姓。都希望入手这么一件最后的御窑瓷。所以,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仿制品。尤其是北京,天津两个地方,几乎是批量仿制。”

“但是技术太好了。反而成了缺憾。”她叹了一口气,又问道:“其实,我也不明白。袁世凯为什么要用居仁堂制当年号。”

“窃国者,心虚而已。不愿意留下过多的历史佐证。”谢文湛倒是不以为然。

“嗯。”她打了一个哈欠:“看来我还是有用的嘛。”

“白汐,”那边谢文湛笑了一声:“你本来就很厉害。没必要菲薄自己。这一只桃花美女,我手下的三个鉴定师都打了眼。”

白汐明白了:“那最后,是你自己鉴定出来的?”

谢文湛没回答,算是默认了是这么一回事。

最后,白汐甚是无聊地嘱咐道:“文湛,故宫那边,就麻烦你联系了啊。我这个人呢,比较懒。也不爱出风头。怎么办,你自己看着办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他满是宠溺道:“后天,就让至尊行上新闻头条。怎么样?”

“可以。”白汐知道。谢文湛是掐着点献出玉玺,要为自己的秋拍造势。要知道,谢家出这么一个大新闻,就算不扳倒顾铮。风头上,压也要压得顾铮翻不过身。但是呢:“文湛,别让那些媒体放你的正面照。省的又有多少女孩子惦记你。”

“白汐——”

“知道啦。我谅你有贼心也没贼胆。”说完,白汐那边就挂了电话。

剩下谢文湛举着手机,抿唇一笑。然后联系了故宫博物院,就捐献文物的流程。进行了详细的咨询。之前,他和白汐一致认为,把传国玉玺捐献给故宫是最好的选择。毕竟,故宫是天子宫殿。玉玺是人皇之玺。两者很相配。再来,故宫的文物专家,保管水平,还有保安措施。也是数一数二的——毕竟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。

但是,捐,也不是白白地捐。总得给生意带来那么一些好处。才符合商人的爱国情。怀。

接了他电话的,是博物院的副院长,对方德高望重。谢文湛和他客套了一番。然后,副院长问他:“谢先生准备捐献的是什么东西?”

“传国玉玺。”他答道。

电话那头静了三秒。副院长觉得,自己大概是听错了。又问了一遍,还是传国玉玺四个大字。简直震耳发聩。他再三确认:“真的是传国玉玺?!”

“是。”谢文湛淡定答道。

副院长深吸了一口气。他知道,传国玉玺,其实是个多义词。除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。还有唐代李世民,明代朱元璋,甚至乾隆皇帝。都给自己刻过传国玉玺。分别称为:唐传传国玉玺,明传传国玉玺。和乾隆田黄三连玺。如今,除了乾隆款的田黄三连玺,还在人世(由末代皇帝溥仪捐献给故宫。)其余的两方传国玉玺,全部消失于汤汤的历史潮流当中。

但是,正宗的那一款传国玉玺。始终是李斯刻,和田玉制,秦始皇的传国玉玺。而这一枚玉玺,已经消失了整整一千多年了!

副院长再问道:“谢先生说的,是哪一代传的传国玉玺?!”他心想,顶多答一个“唐传”的。李世民的小字玉玺。那也是足以震惊世界,相当了不得的文物了!

但是,谢文湛答得是: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。秦传传国玉玺。”

“……”

副院长觉得,这大概是他一生中,最梦幻的一刻了。要不是对方是谢镛的儿子,谢氏集团的下一任掌门人,本身也是个业界著名鉴定师。他几乎以为,这是一个玩笑话了。但,名头摆在那里。让他,不得不去相信这梦般的事实。

但是,传国玉玺出世的新闻,实在太重大。副院长当即决定,先考察清楚东西的真伪再说。

于是,故宫那边火速组织人手来到谢氏集团总部。对这一方“秦传传国玉玺”进行鉴定。鉴定时间长达整整三天。期间,不断有国家级鉴定师,从上海,奉天(沈阳),南京,香港等地赶来参与鉴定。但是,显微镜也好,C14检测也好,还是老专家的掌眼也好。这一方玉玺的铭文,石材,沁色,雕刻,都十分开门。更别提,那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包浆光泽。莹润出一种其余的古董,都难以媲美的岁月留芳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